汝南王郑恩(郑子明)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结拜三弟,曾在赵匡胤初期的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,堪称大宋江山的功臣之一,赵匡胤的得力助手和左膀右臂。然而,尽管他功劳显赫,却未能逃脱“伴君如伴虎”的命运,不是死在战场上,而是在宫中阴差阳错地丧命,最终死于赵匡胤的手下,身首异处,令人唏嘘。
北宋刚刚建立,四方安定,赵匡胤登基称帝后,雄才大略,施政有方。他首先大赦天下,推行宽政,广开贤路。对外,设立兵戍边疆,保家卫国;对内,修建水利,疏通河道,提倡农耕,鼓励开垦荒地,严禁滥伐森林,减轻百姓负担,减少役税。经过数年的治理,政令畅通,民生安定,五谷丰登,国家富强,百姓安乐,社会局面一片和谐,朝中大臣的忠诚和能力也是不容小觑。
然而,每个英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,赵匡胤也不例外。年轻时,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曾效力于后汉隐帝刘承祐,赵匡胤也曾因年轻气盛而给家庭惹下麻烦,最终被政敌所陷,遭到充军,流放太原三年。尽管赵匡胤心中不忿,但也无可奈何。那段岁月,他虽然身在太原,却在勾栏院结识了妓女韩素梅,开始了与她的往事。
展开剩余73%勾栏院,即我们今天所称的妓院,当时的妓女大多身世悲苦,韩素梅也不例外。她的哥哥韩龙因欠债被追债,家中困顿,最终为了偿债,她被卖到风月场所。作为一个无奈之举,韩素梅的遭遇让人同情。而赵匡胤在太原的流放生活,正是这一段机缘,让他与韩素梅邂逅。韩素梅美貌妖娆,聪慧机巧,赵匡胤年少气盛,自然难以抗拒她的诱惑。时间一久,二人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海誓山盟,情如胶似漆。
在赵匡胤服役期间,他通过自己的人脉帮助韩素梅找到了失散的兄长韩龙,兄妹团聚,韩素梅对赵匡胤感激涕零。然而,赵匡胤的充军期一结束,他便离开了太原回京,带着对韩素梅的承诺。但随着时光流逝,赵匡胤的心情逐渐冷却,他大闹勾栏院,杀死了皇上的御妓“掌上珠”和“无价宝”,犯下了大错,被刘承佑下令缉拿,最终只能逃出京城,四处流亡。在外闯荡的日子里,他也因为董家桥事件杀死了董家五虎,再次惹下杀身之祸。最终,他投奔后周郭威,保卫柴荣,领兵作战,最终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,创立了大宋江山。
尽管赵匡胤此时已经成为大宋的开国皇帝,名声显赫,但他已经不记得当年的韩素梅。时光荏苒,韩素梅兄妹在外漂泊多年,渐感厌倦低贱的生活,于是他们商量决定前往京城,投奔赵匡胤。然而,赵匡胤作为一国之君,面临当年与韩素梅的旧情,心中颇为为难。最终,他勉强接受了韩素梅的请求,将她接入皇宫,封为桃花妃,并将韩龙封为国舅。然而,韩龙自得其位,开始变得目中无人,仗着自己的国舅身份,在京城横行霸道,甚至当街挡住了郑子明的队伍,迫使其让路。郑子明对此自然不悦,随即暴怒,将韩龙当街痛打。
事后,韩龙前来上奏,状告郑子明,赵匡胤心知事情复杂,为了显示公正,责罚了韩龙,然而,韩龙心中愈发积怨,开始与妹妹韩素梅商议对策。两人合谋陷害郑子明,欲借赵匡胤之手除去他。
最终,韩素梅设下计谋,以和解之名将郑子明召入宫中。赵匡胤对她言听计从,将郑子明带入桃花宫。赵匡胤当时因酒精上头,未曾察觉事态严重,然而郑子明在醉酒后,竟大言不惭地侮辱赵匡胤,将其比作昏君杨广。赵匡胤虽然愤怒,但因两人情深,未立即采取行动。正当郑子明欲离开时,韩龙见时机成熟,便通过韩素梅试探赵匡胤,赵匡胤在醉酒状态下口不择言,表示“若他行事过分,必定杀之。”
韩家兄妹抓住这一话柄,假传圣旨,残忍地在宫外将郑子明斩首。第二天,韩龙捧着郑子明的人头上了金殿,赵匡胤醒酒后震惊不已。尽管他心痛欲绝,决定给郑子明复仇,但面对韩龙一口咬定是他下令杀人,赵匡胤此时却感到进退两难。
然而,郑子明的妻子陶三春得知丈夫被杀的消息后,心痛欲绝,决心为丈夫复仇,带领家族成员持兵器闯入皇宫,要求赵匡胤交出凶手。赵匡胤顿时惊恐万分,知晓陶王妃的能量,不敢轻视。最后,丞相赵普出谋划策,让高怀德前去劝说陶三春,经过一番耐心劝导,陶三春提出了三项条件:
第一,韩氏兄妹必须被处决,借此祭奠郑子明的英灵;第二,赵匡胤必须亲自为郑子明举行帝王葬礼;第三,陶三春要求赵匡胤任命郑子明的儿子郑印接任父职,同时监管宫廷事务,防止奸佞再生。
面对陶三春的威逼,赵匡胤最终做出了妥协,决定满足她的要求。于是,韩龙被斩首,韩素梅被吊死。韩家兄妹的荣华富贵瞬间化为泡影,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报应。
发布于:天津市